2022 康薩仁波切台灣弘法行程
【空性禪修營】
日期:2022/12/4
主講:康蕯仁波切
地點:十方法界基金會
主辦單位:台灣燃燈智佛學共修會
協辦單位:高雄市中道佛學會
20221204 空性禪修第三場
主講者:康蕯仁波切
翻譯:曲尊格西瑪
我們剛說,要去觀察「我」是不是身,或者是心,如果「我」是身,是身的理由為何?若我不是身的理由為何?所以,你們找到什麼?你們覺得「我」比較像是身,還是,「我」不是身呢?你們有找到嗎?
剛剛找不到也沒有關係,最主要我們要去知道,當我們心中顯現一個所謂的「我」時,一個具體的「我」時,我們要去知道,這樣子的「我」是不存在的!所謂的「我」,就只是依著身和心而有的,沒有一個不是(依著)身以及心的「我」。首先,通達了補特伽羅無我後,再通達法無我,當你通達補特伽羅無我後,要去通達法無我就非常容易了。所以最主要是我們要去思惟,「我」不是身的理由為何?以及「我」不是心的理由為何?,透由如此思惟後,我們就會知道,沒有一個具體的「我」存在,所以我所認為有一個具體的「我」存在的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到目前為止,可以嗎?
那找,找不到,因此,所謂的「我」只是去安立的而已,這個之後我們會再提到。
所以我們現在再次回到禪修無我空性的部分。當我們去找那個「我」,看到那個「我」是如何顯現後,我們就會知道,沒有一個具體的「我」存在,「我」只是依著身體而存在,依著身體而有,依著心而有的,「我」是依緣起而有的,關於這一點要去通達是比較困難的。
龍樹菩薩在解釋空性時,常常會拿緣起的道理來做解釋,作為理解空性的一個扼要。所謂空性跟緣起這二者,就好像一個錢幣的前後二面一樣,如果你不觀察緣起,會有什麼過失呢?你會只是看到那個「我」是不存在的,光只有看到「我」是不存在,是沒有的,這個並不算是真正的空性。你除了看到那個具體的「我」是不存在的,也還要再去瞭知「我」只是依著蘊體而安立的,這點就是我們要去看到的。所以,當我們之後在禪修空性時,你看到「我」是不存在的,來到這個點時,你就知道,你這樣子的空性禪修是錯誤的!所以你們要知道,你去找「我」,那個「我」如顯現般,是不存在的。你要知道,如果你看到有一個具體的「我」,那個是不對的;你覺得那個具體的「我」是不依賴身、心的話,這樣子的「我」是不存在的,這個是兩個錯誤的地方,所以在落入兩個錯誤之間來禪修空性。我們講到空性緣起,所以我們對緣起的道理來去禪修,我們要對緣起來做觀察修,我們要想以這個「我」來講是觀待蘊體跟心而有的,譬如「我」走路就必須觀待我的腳;「我」吃東西就必須觀待嘴;「我」去思惟就必須觀待心。既然「我」是觀待蘊體的話,那有一個問題:有「我」嗎?(學員:有「我」)那如果說有「我」的話,那不是「無我」嗎?所謂的「無我」是無那一個剛剛所說的具體的「我」。所以「我」的顯現是有幾種不同方式的顯現,其中一種就是顯現我們所說的「所破」,也就是所要去破的那個「我」,這個就是我們所要去遮止的,那一個「我」是不觀待身跟心的一個「我」。所以現在我們要來做觀察修,觀察修和禪修又不一樣了。第一個我們要去思惟「我」不是蘊體的三個理由,我們要去找「我」不是蘊體的三個理由,以及去找「我」必須觀待身跟心的三個理由,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說,「我」是不是心,這個是最重要的。所以這邊有一個點我們要去知道的,「我」是不是身?是身體的理由以及不是身體的理由,你要去找出來。接著我們要去思惟「我」是否有觀待身心?如果「我」是觀待身心的話,觀待身心的三個理由,我們要去找出來;不是觀待身心的三個理由,也要去找出來。可以嗎?所以當你們把眼睛閉起來去思惟它的理由,這個就是觀察修,你要去做觀察修才能通達空性,你要是不做觀察修是沒有辦法通達空性的,所以宗喀巴大師在道次第裡講到,要通達空性就必須要做觀察修。關於思惟理由、原因的這個部分,我要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來去思惟。如果你閉著眼睛去思惟理由比較困難的話,你可以把眼睛張開。叫你們去找三個理由的時候,你們不要馬上去找google,要自己去想,自己要去看內心浮現的理由是什麼,你在谷歌找到一百個理由跟你在心中找到一個理由,在心中找的那個理由反而會是更強而有力的,你們現在就以自力來去做思惟。要禪修什麼你們知道了嗎?也就是你們要去觀察「我」是不是身,「我」是身的三個理由,是什麼?「我」不是身的三個理由,又是什麼?接著再去思惟「我」是否要觀待身體,如果「我」需要觀待身體的三個理由,是什麼?「我」不需要觀待身體的三個理由,又是什麼?
修了怎麼樣?首先想到的是,「我」是不是身體,你們覺得「我」是身體?還是「我」不是身體?有去尋找它的理由是什麼嗎?找到理由了嗎?「我」不是身體的理由,你們要自己去找、去思惟,你們可以去看經典裡面有提到,也就是《掌中解脫》裡面所說的,「我」不是蘊體也不是心,「我」不是心的理由就有講到,因為「我」可以感受冷熱,心卻沒有辦法感受冷熱,因此,「我」不是心。「我」不是身體的理由是,當我們人死了以後,身體會被火化,「我」是會延續下去的;譬如有人講「我」的壞話,我會覺得是對「我」講壞話,不會說對「我」的身體講壞話,由此可知,「我」不是這個身體。所以我們要常常反覆、數數去思惟這些理由,思惟、觀察這一些理由,最後產生一個決定「哦!不是!」的時候,就是通達空性了。在學道次第的時候,你們知道資糧田吧?我們要邊修空性邊集聚資糧,剛剛所說的是觀修空性的部分,接著我們就要集聚資糧,集聚資糧的時候,我們就要觀想前方虛空有資糧田,你要想「我跟一切所有的眾生,因為未證得空性的關係,因此在輪迴當中流轉,而對一切有情生起悲心,再者,我們要去祈求虛空當中的資糧田加持,對祂們做發願」這時候我們要觀想前方虛空的資糧田放光照射到我及其他眾生,讓我及其他眾生的相續當中生起證空的智慧,所以就這樣去觀修資糧田。就這一點我們來禪修,我們要觀想「對著前方虛空的資糧田對他做祈求,首先我們要緣念自己跟一切有情,因為未證得空性的關係,因此流轉於輪迴當中,想到這樣子,所以對一切有情生起悲心,接著我們要祈求資糧田的本尊加持我們,透由我們祈求加持,觀想這一些資糧田的本尊放光照射到我跟一切有情,我跟一切有情的相續當中生起證空的智慧」我們就這樣子緣念。
接下來就是禪修法無我,所謂禪修法無我,也就是禪修蘊體之上的空性,蘊體之上的空性就是指蘊體諦實無。所謂瞭知「我」非以自性相成立,就是瞭知補特伽羅無我,所以你要瞭知法無我的時候,就必須瞭知蘊體之上的非以自性相成立,最困難通達的就是要去通達補特伽羅無我,如果你能夠通達了補特伽羅無我以後,通達法無我就沒有那麼難,就非常簡單。
以一個瑜伽師來講,他首先要通達補特伽羅無我,通達補特伽羅無我後,再去通達法無我。所以乃至補特伽羅無我未能通達的話,就沒有辦法通達法無我。以禪修空性來講,最主要就是要去禪修補特伽羅無我;而以禪修法無我來講,就要去禪修蘊體之上的無諦實,也就是蘊體之上的無自性,也就是禪修緣起,這樣子的禪修就是禪修法無我。我們要禪修蘊體是無以自相成立的話,我們最主要就是要去禪修我們的色蘊是非以自相成立的。
以一個瑜伽師來說,他一旦通達蘊體是非自性成立的話,他就通達了法無我,所以以一個瑜伽師來講,他首先要通達補特伽羅無我,再去通達法無我。如此通達以後,他就斷除了補特伽羅我執,以及斷除法我執,因此他就獲得了解脫。所謂獲得解脫就是要滅淨我執,把我執完全斷淨,如果我們要去滅淨補特伽羅我執,就必須通達補特伽羅無我,通達補特伽羅無我後,才能獲得解脫,否則是沒有辦法獲得解脫。所以你要滅淨補特伽羅我執以及法我執後,才能夠獲得解脫,你要滅淨補特伽羅我執以及法我執,就一定要通達空性;沒有通達空性,你就沒有辦法斷除我執。
一旦有我執,就會產生所謂的貪及瞋和諸多煩惱,一個人他可以透由思惟以及禪修,讓自己的瞋心變少、減弱,可是我們想要讓我們的瞋心完全的斷除,那就必須斷除我執;你要斷除我執,唯有通達空性才能斷除我執。同樣的一個人可以透由思惟,讓自己的貪心減弱,但是沒有辦法斷除貪心,除非你要斷除我執,一旦斷除了我執,貪心才有可能消失,因此,你要斷除我執,那一定要通達補特伽羅無我。
我們為什麼會輪迴?因為我們造業的關係,由於業的關係,才會導致我們輪迴。我們造了輪迴的善惡業才會輪迴。為什麼我們會造這些業?因為我們有補特伽羅我執的關係,我們才會造業。因此你要斷除惡業的話,你一定要先斷除補特伽羅我執,想要斷除補特伽羅我執,就一定要通達空性。我們流轉於輪迴的業是來自於補特伽羅我執,你要斷除補特伽羅我執的話,你一定要通達空性,一旦通達空性後,你就不會再造惡業,不再造輪迴之業,當你不再造輪迴之業,你就不需要再輪迴了。這個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通達空性的關鍵。
如果你通達空性後,所有的感覺都會完全不一樣,一旦你通達空性,所顯現的一切就會如幻化一樣,好比說你在做夢時,如果你知道自己是在做夢,那即使你被老虎叼走,被老虎傷害,或者是掉下懸崖,你都不會感到害怕,為什麼?因為你知道這個是夢!因此,如果你通達了空性,你內心所顯現的,所看到的這些,都會是如夢如幻,自然而然,你就沒有自性執;沒有自性執你的貪瞋就會減弱,就會減少,這個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通達空性的原因。
所以你要根除煩惱,就是一定要通達空性,既然這樣子的話,我們就必須要禪修空性,要怎樣禪修?如同昨天所講的,你要禪修空性就必須禪修補特伽羅無我以及法無我,關於禪修補特伽羅無我,如同昨天我所講的,有簡單的觀修法以及難的觀修法。
以上就是這一次禪修營的總結,如果你們有任何的覺受或者疑問,可以在道次第的線上課程中提出來。以上就是空性的禪修營,之後接著就是道次第的禪修營,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參加。
如果有問題可以提出來,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給大家提問,大概就是15-20分鐘問答。
學員提問:我想請問,剛才仁波切要我們想,「我」不是心跟「我」不是身,我有些地方會不太清楚!不知自己是不是會混淆,比如說,「我」不是心這邊,就是我自己想著三個理由,「我」可以聽到聲音,但是心不能,「我」可以看見風景,但心不能,還有「我」有喜怒哀樂的情緒,那心,就是那個肉體的心是沒有這些情緒的感受,那這邊就是,「我」不是身,身體會吃東西,但是那個「我」是不會的,還有身體會走路跑跳、說話,但是「我」不能,所以這個「我」是不是其實是我們內心有一個,佛的那個光明的本性,所以說其實他是同一個?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那種概念,所以他不能做身跟心這些事情,以上是我問題,就是身跟心比較容易搞混。
回答:你們要找「我」不是身的理由,你們要找正確的理由。你所提出的說身體吃東西,而不是「我」吃東西的這個理由來去說,「我」不是身體,這個理由不太成立,「我」有沒有在吃東西?既然有在吃東西,你怎麼可以說身體在吃東西而「我」沒有在吃東西?所以說「我」是不是身,「我」到底是身還是不是身呢?所以在此所說是身,就是指身體的意思。「我」到底是不是身體?我們就要去看「我」是不是身體?你們覺得是身體還是不是身體?
學員回答:是啊!
學員回答:不是。
翻譯:有是跟不是,這兩種,是不是?
回答:所以你們說「我」是身體的理由是什麼?以及「我」不是身體的理由是什麼?「我」的身體跟佛陀的身體,如果可以交換的話,你們會不會去交換?(學員回答:會!)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我」跟身體是不一樣的,「我」是主人,然後身體是一個東西,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我」不是身體。我們在此所要做的觀察修就是要去觀察,「我」不是身體的理由是什麼?「我」雖然不是身體,但是「我」是依著身體的,不可能不依著身體!
那還有其他問題嗎?
學員提問:請問仁波切,早上有提到,通達空性的覺受是,首先境的呈現是空朗朗的一片。我就空朗朗的一片有一個問題,它的那個相狀,是空朗朗的一片,我的理解是,那種沒有相分的那種空,就是無相,是沒有相分的?還是空朗朗的一片?空朗朗的一片是等於是沒有相分的意思嗎?空朗朗的一片,在我的理解好像就是,好像有一個東西在那裡,還有第二個,這個具體的「我」,我的理解是一種我愛執那種感覺啊,這樣是在破我執嗎?是這個意思嗎?謝謝!
仁波切回答:空,所謂空朗朗的這個形象,會顯現空朗朗這樣子,就是空相,譬如說,你本來以為你的錢包裡面是有錢的,可問題是你打開你的錢包以後發現沒錢,這時候你有什麼感覺?首先你會有覺得,一種有錢的感覺,後來看到打開錢包以後沒錢,沒錢的那種失落。所以當你一開始覺得有一個具體的「我」,之後才發現這個具體的「我」,它是沒有的,是這樣子一種空相,一種空朗,這部分在《掌中解脫》最後面講的非常的好,所以在《掌中解脫》最後部分裡面有提到。沒有一個眼睛可以見到,手可以碰觸到的一個具體的「我」,當你看到這個具體的「我」,是不存在的,這時候就有一種空朗朗的這種顯現,這時候你就是通達空性了。當你發現錢包裡面沒錢的時候,你就得到一個確定的心,就知道說沒有!所以當你產生一個決定,生起一個想法說「「我」是沒有的」這個心的時候,就是通達空性了。第二個,你應該是講你的看法,對不對?第一個是那個,對吧!
學員提問:仁波切,我這邊有問題,第一個是說,不觀待身心的「我」,這個是我們要破除的「我」是嗎?另外一個是觀待身心而有的「我」,這個是名言的「我」,是不需要破除的,是這個意思嗎?
仁波切:對,就是這樣子。
學員回答:好,謝謝。
學員提問:那我還有第二個問題,就是,如果這個「我」是不存在的,那我們眼睛所見到的這些顯現,它是因何而產生的?
仁波切回答:如果是無「我」就會有這樣子的過失,不是講說沒有「我」,所謂「無我」是無自性成立的「我」,不是說絕對沒有,如果是絕對沒有,就會有你剛剛所說的這些過失產生,可是問題是,我們可以看到山河大地。那就有點像你所說的,看山是山,就像這樣子,因為你有看到山,所以就是山。因此這裡最主要就是在說「我」是有的,但是,如我們想像般的那個「我」,那個具體的「我」,是不存在的。所以,如果我們講沒有的話,那應該山也沒有,水也沒有,那變成「我」也沒有。對不對。
學員提問:請問仁波切,如果說我是依身心而有的話,那因為身體有一些基本的需求,比如要吃要喝,那是不是因為有這些需求,還是會產生煩惱,還是有貪瞋痴這些問題出現?如果證得沒有自性的「我」,就會認為是緣起而有,依身心而有,那據說這樣子就不會有煩惱了?對不對?但是沒有那個有自性的「我」,就不會有煩惱了,可是我們算是依身心而有的狀況之下,身體還是會有一些需求,會想吃喝,那這樣會不會因此而產生貪心?
仁波切回答:煩惱生起的方式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會產生煩惱的根源呢?最主要就是我執,怎麼說呢?因為以我執來講,就是強力的執著「我」,比如說有人傷害「我」,講「我」的壞話,有這個心產生了以後,才會產生強烈的瞋心,如果不覺得有一個具體的「我」,覺得「我」不是有自性的,那就不會產生瞋心。那還有其他問題嗎?
學員提問:我的問題是,如果依照剛剛仁波切對於空朗朗,空的解釋,我可以把它理解成說,我可以依這個空朗朗的感覺,漸次去平息熾盛的五蘊,也可以漸次去掃除覆蓋在原始光明心上面的客塵染污嗎?這裡有兩個問題,謝謝。
平息五蘊是怎樣?
學員又問:就是要怎麼藉這個空朗朗的感覺去平息那個熾盛的五蘊,藉此平息熾盛的五蘊,八苦之一。
學員:法師,我可以插個嘴嗎?不是說人有八苦嗎?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所以我就想,我們這種空的感覺,有沒有那個能力去平息五蘊熾盛。
翻譯老師:因為你這個熾盛的五蘊,這個熾盛我不知道應該怎麼樣形容給仁波切聽,不好意思。仁波切說依著這個空朗的這個覺受是可以漸次平息或掃除心上的煩惱。
學員提問:仁波切好,不好意思我就是問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剛才說「我」不是心,那個心,其實我覺得比較搞不太清楚,也就是那個心,比如說,我可以聽到聲音,然後看見風景,然後我有喜怒哀樂的情緒,但是這些心,我的心其實是不是一個肉體?還是是一個感受?所以心是沒有辦法做剛才以上這些事情。這是第一個問題,謝謝。
翻譯老師:你是說「我」可以聽跟聞?
學員提問:「我」可以聽,然後可以看到風景,「我」有喜怒哀樂的情緒,但是仁波切說:「我不是心」,這個心是指肉體呢?還是那個?就是那個抽象的心的感受跟情緒,所以它不能,就是心不能做以上這些看、聽還有喜怒哀樂的情緒。
仁波切回答:所謂心來講的話,這個範圍就是屬於比較廣泛的,感受也是屬於心的,還有思惟也是屬於心。所以你的感受,你的想法跟思惟,這些都是屬於心。
學員提問:那請問聽跟看呢?這是屬於身還是心。聽聲音還有看到風景,這是屬於,「我」不是身,還是「我」不是心的範圍?
仁波切回答:我們說見來講,看是屬於心,所見是指境的意思,以聞聽來講也是這樣子,聞是屬於心,所聞就是境。那我們今天就到這裡,謝謝。